菩提——心靈的瑜伽《乞丐買餅》
乞丐買餅
有一個禪宗寺院的長老,精通做大餅的技巧。他們寺院做出來的大餅又香又甜,上山來的香客都非常喜歡,紛紛花錢購買品嘗,香火很是興盛。
有一天,一個從遠方來的落魄的乞丐來到寺院,吵嚷著要品嘗大餅。小和尚們看他臟兮兮的邋遢樣,就不讓他進廚房,雙方僵持不下。
這時候長老出現了,他訓斥徒弟們說:“出家人慈悲為懷,你們怎么可以這樣呢?”于是他親自為這個乞丐挑選了一個大餅,恭恭敬敬地送給他品嘗。
乞丐非常感動,吃完后掏出唯一的三文錢說:“這是我乞討來的全部錢,希望長老你能收下?!遍L老居然真的收下了,雙手合十道:“施主一路走好!”
徒弟們非常納悶,問長老說:“既然是施舍給乞丐,怎么又收錢呢?”長老答道:“他不遠千里而來,只為品嘗這大餅,所以要免費給他品嘗;難得他有這么上進的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所以要收下他這三文錢。有了這份尊重的激勵,他將來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span>
徒弟們根本不以為然,心里暗想我們的師父真是老糊涂了,大概在說夢話吧。
幾十年后,一位大富大貴的商人專門上山來拜謝當年的一飯之恩。令許多老和尚大吃一驚的是,他居然就是當初那個花了三文錢吃大餅的乞丐!
智慧小語:施舍大餅能使乞丐免于挨餓之苦,收乞丐的餅錢卻能滿足他人格上的自尊。吃飽肚子只能解決一時之需,而精神上的尊重卻能激勵人的一生。
禪林百科:寺與廟有什么區別 · 在佛教傳入我國以前,“寺”是當時官署的名稱。傳說漢明帝時,郎中蔡音、秦景邀請天竺(今印度)高僧竺法蘭和攝摩騰到東土傳法。明帝親自接見二高僧,安排他們在鴻臚寺住下;此后,“寺”便成為僧人藏經、將佛和居住的場所。我國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統稱廟,由于廟是人們最尊敬的所在,故后來將皇帝的宮殿也稱之為“廟堂”或“廊廟”,皇帝與大臣的對策也被稱之為廟算或廟議。寺廟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寺是外來宗教的宣講所,供奉的是佛,是超然世外的;而廟中供奉的是神,則是人的偶像化。
菩提——心靈的瑜伽:
手心是煩惱,手背是菩提,只要翻出來便是,無多無少,煩惱變為菩提。所謂“煩惱菩提冰是水,生死涅槃即法空”。若悟得,人法皆空,若不明就仍有法執。
——《心靈的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