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市黨政考察團在渭南市考察學習城市發展和先進制造業
5月8日,市委書記劉志宏率領我市黨政考察團,在渭南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毅(前排右四)等陪同下,觀摩渭南市地理沙盤。
五月的渭南,花團錦簇,滿目青翠。5月8日,市委書記劉志宏率領我市黨政考察團赴渭南考察學習城市發展和先進制造業,并圍繞推動區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進行座談交流。渭南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毅主持座談會并講話,市委副書記王瑞峰,市委常委、副市長羅書葵,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孟小瓚陪同考察或出席座談會,副市長楊武民介紹渭南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我市領導儲祥好、鞠振、李濃、喬登州、郭宏、衛再學參加。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杰介紹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渭南市是陜西省第二人口大市。近年來,渭南市聚焦追趕超越目標,落實“五個扎實”要求,緊緊把握“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契機,發揮交通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等優勢,加快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我市考察團一行先后考察了渭南市博物館、城鄉規劃展示館、中聯重科渭南分公司和中國酵素城。博物館展現歷史,規劃館呈現未來。劉志宏一行詳細了解渭南的歷史人文、社會變遷、發展實踐和輝煌成就,在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生平事跡展廳,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城鄉規劃展示館以“山水家園,幸福渭南”為主題,充分利用展板、模型和現代化的聲光電及三維技術,分五個展區全面展示了渭南城市發展史、建設成就和規劃藍圖。劉志宏指出,渭南市博物館和城鄉規劃展示館設計理念先進、外觀宏偉大氣,我們要牢固樹立“規劃至上、生態宜居、精致建設、特色鮮明、片區開發、管理上檔”六大理念,高標準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中聯重科渭南分公司是以挖掘機、推土機和升降機為主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建有自主研發中心和專家工作站,擁有專利280余項,產品遍及能源、水利、冶金、建筑、礦山、交通等行業,并出口至美國、加拿大、古巴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劉志宏認真了解企業研發、科技投入、產品銷售等情況。他指出,先進制造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柱,也是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對標中聯重科,強化科技創新,瞄準產業中高端,推動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市制造業發展水平。
中國酵素城是目前國內唯一集研發、生產、檢驗檢測等于一體的國家級生物發酵產業特色區域。該項目搶抓大健康產業爆發式增長的市場機遇,與十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集聚度較高、配套較為完善、品牌影響力較大的生物發酵產業集聚區。目前,中國酵素城正在積極籌備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的部分展會。劉志宏指出,酵素行業作為新興健康產業,市場前景巨大。要組織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積極參加展會,進行觀摩學習。要緊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生活需求,大力推動農產品深加工,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要引進新業態,圍繞打好特色醫療牌,進一步整合資源、聚合要素,做大做強健康產業。
座談會上,劉志宏首先感謝渭南市委、市政府對此次考察的熱情接待和周到安排,并誠摯邀請渭南市黨政考察團來運考察指導、傳經送寶。他指出,運城和渭南一衣帶水,山水相連,文脈相同,同屬黃河文化的發源地。土地規模、人口數量、經濟結構基本相同,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同,在推動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這次運城黨政考察團到渭南,是一次探親訪友之旅,是一次學習取經之旅,也是一次共謀發展之旅。通過參觀考察,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必將推動兩市合作發展邁上新臺階。希望兩市之間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做好黃河路橋建設這篇文章,打破地域阻隔。全面加強文化、衛生、教育和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互派代表參加重大活動,合力舉辦重要會展。合作共建統一的現代化、高標準農產品交易市場,提升優質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在對外開放上抱團發展,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扶持引導兩地企業積極“走出去”,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全面提升經濟發展外向度。進一步強化信息交流,加強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的合作,推動廣播電視信號互通、網絡平臺共享、報紙雜志互訂,加深兩地相互了解。開展市級黨政主要領導互訪互動,推動區域交流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攜手開創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李毅代表渭南市委、市政府對我市黨政考察團一行表示歡迎。他說,渭南和運城同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水同源、地同性、民同俗,歷史淵源深厚、交流交往頻繁、合作基礎良好。近年來,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成效,值得渭南學習借鑒。他指出,兩市要在強化合作共識上再聚焦,加快完善協作機制,開展定期交流溝通,為推動黃河金三角區域與關中平原城市群融合發展、聯動發展打好基礎。要在產業協同共融上再發力,圍繞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通用航空等產業,增強產業的耦合性、協作性、聯動性,實現聚合發展、形成聯動效應。要在基礎設施共建上再突破,加快推進臨猗黃河大橋、富平至永濟高速等跨省際重大交通項目建設,促進設施“大聯通”,加速區域“內循環”,夯實發展“硬支撐”。要在生態環境共治上再攻堅,全面推動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強化共建共治舉措,確保區域大氣質量進一步好轉。要在公共服務共享上再提升,加強在文化、教育、衛生、旅游等領域合作交流,促使兩市群眾享受更多發展紅利,共同推進黃河金三角區域高質量發展。
各縣(市、區)委書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考察學習和座談會。考察期間,兩市市直單位之間圍繞深化合作進行了廣泛深入地互動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