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 河東
河東是一方熱土,河東是人才輩出的地方。
黃河九曲十八彎,河東美景天下傳。
黃河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致使詩仙太白發出驚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站在新修復的華夏四大名樓之首鸛雀樓七層處王之渙銅像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上漢武帝劉徹五下河東祭后土時所寫下千古絕唱<秋風辭>之地,回味:“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走進鳴條崗上四千二百年前卒葬此地的舜帝陵,感受千古帝王愛民阜民的生活氣息。
邁入運城鹽池神廟,歷史學家沈括<夢溪筆淡>中:“在阪泉之下,俚俗謂之蚩尤血。”
河東歷史文化沉積很厚。黃帝、炎帝、堯舜禹在此留下古跡。女媧、伏羲、嫦娥、夸父、后羿、倉頡、嫘祖、神稷、扁鵲、猗頓、關公、李冰、呂洞賓、張果老、杜康、張騫等歷央名流3000多位留下了俯拾皆是的千古美談。難怪考古學家蘇秉琦說:“中國一詞,最初指的是晉南一塊地方。”
所謂“華夏”,是指“黃河兩岸華山和夏墟的合稱”。西侯度遺址把北京猿人由熟食、用火、吃鹽人類進化三大步向前推溯了120萬年。
河東是華夏文明的源頭,河東是中華文化的搖藍,河東是中國二字的故鄉。
二百萬年以前撼動地球的地殼裂變運動,黃土高原被一劈兩半。80萬年前,波濤洶涌的黃河岸邊從古猿直立行走演變的人類就活動在河東。哺育出了一個偉大的民族,以不屈不撓、前仆后繼的姿態站在地球之顛的東方古國。
走進運城,就是進行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與文明的游覽和檢閱。
56年6月6日,也就是世界偉人毛澤東在四分五裂舊中國廢墟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第七個年中火熱的中午,我出生在黃土高坡以戰國時期販鹽暴富天下的歷史名人猗頓命名的臨猗縣。
開始唱著<東方紅>上學,首先寫的字是:毛主席萬歲!啟蒙教育是給五保戶掃地,給軍烈屬家抬水,上課時把<老三篇>背得滾瓜爛熟,后來又把<毛選四卷>書看了不知多少遍。在多少書被禁的歲月,有幸讀過四大名著,各種小說更是愛不釋手,百讀不厭。
讀著古詩古書,歷史長卷,闔上雙目比睜著眼睛看世間看得更遠更深更透徹。許多年平素用肉眼凡心看不透想不通的東西,此時晶亮如琥珀,有大徹大悟之快感,這就是多讀書的好處。我讓身心與執著和書本交觸,陶醉于名言醒世的書中情節,吃飯看,走路看,甚至睡覺時看上幾頁才能安然入睡。然后以拙筆寫出人生感慨,決不理睬錢的困惑和物價的變更,養成至今仍以進書店為第一快感的愛書生涯。把母親給的零用錢全部用來購書,走自己終生選定的路,冥想千年故事,謀慮天下今后,做杞人憂天的惆悵,有緣在書海的波濤中苦覓人生的真諦。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思想得到一次次升華和飛躍,使自已的人生觀日臻成熟與豐滿。
我開始敬仰李廣、戚繼光、岳飛、關公,崇拜屈原、司馬光、司馬遷、毛澤東和魯迅。
中華民族五千年正統文化是<詩經>、<論語>、<左氏春秋>、<史記>、<資冶通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是我自身的生活實踐與人生感悟。
無論生活有多少憂愁與苦難,無論遇到如何大的風霜雪雨,有多少沉重打擊和致命傷害,都可以在書的海洋中尋到避開暗礁險灘的燈塔。保持淡泊、寧靜、致遠的坦誠和溫馨。
歲月無情增中減,讀書有味苦也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塊熱土生長出關公、李冰、裴度、司馬光、柳宗元、關漢卿等名人,我最崇拜關公。
關公的忠義仁勇、誠信禮讓,名傳千年,經久不衰,稱為武圣。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關公文化,影響到海內外成為世界之神。
然而,使我遺憾的是:千百年來,除了<三國演義>,沒有一本書真正寫出關公的忠義仁勇、誠信禮讓和精氣神力作。沒有一部戲劇或電視劇把關帝的文武氣慨刻劃得催人淚下、入木三分、一鳴驚人!大起大落、使人蕩氣迥腸,給現實的關公一個藝術美和鼓舞人武圣形象。多少錢財投資付諸如水而不去做使人名留青史的善事。更有甚者,斷章取義,自我標榜,不知世界上有羞恥二字,把關公貶為剛愎自用、目空無人的自傲自大,民間流傳的一些低級趣味的不知什么目的斬貂禪等所謂故事,把一個為國捐軀的高尚女子與圣潔的神扯在一起,更是荒誕之極,詆毀關公形象與精神。
嗚呼!商潮沖擊、粉黛脂香、黃禍流溢、血腥荒誕,把五千年文化文明破壞日益嚴重,使文學圣地的純潔受到污染。人們心目中的神圣崇拜的英雄成為金錢嘲弄的對象。一些捕風捉影的垃圾文化代替了歷史史實,為掙錢而不惜追求低級、下流、愛情、武打、兇殺、逗樂,扼殺和排擠著五千年文學美德和藝術精華。
“忠義仁勇、誠信禮讓”符合國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是我中華民族精神的標志,表現出:“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華夏思想哲理,維護著為國為民的民族尊嚴:“寧愿站著死,不愿跪著生”和“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中國傳統美德。是我中華賴以生存、不斷發展的歷史淵源。
“忠義仁勇、誠信禮讓”包羅萬象,崇尚理性,篤行致用,經邦濟國,是民族文化大智慧。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民族大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學,為萬世太平”理想的宏大氣魄流芳百世。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的品格風貌,是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的大動力。
“忠義仁勇、誠信禮讓”繼承和發揚華夏民族傳統,蘊涵著古今貫通的五千年文化神圣理念:執著求索、崇高情愫和民族一統的偉大風貌,是匡扶民族文化凝聚力、親和力、激勵力、幅射力的總和。所以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受到社會的推崇和民間的愛戴,甚至國外文化文學的效仿。
“忠義仁勇、誠信禮讓”滲透著中國根深蒂固的正統文化,集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文化于一體。具有愛國情結和民族尊嚴、民族精魂、民族總根、民族智慧、民族理念、民族傳統、民族文化、民族風俗。歷經千百年的總和、演繹、擴散、升華終于同融為傳之千古,歷久彌堅,輝映萬世的中華精神。成為華夏民族、華夏文化、華夏文學立于世界之林永不衰敗的根基。
我們的時代需要精、氣、神!我們的時代呼喚著精、氣、神!
希臘神話圣殉者普多米修斯的悲劇精神,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正劇精神,怎比得上忠義仁勇、誠信禮讓包羅萬象的從人至神活生生關公真善美與精氣神。
文學大師魯迅先生說:“只有真正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人和世界人。必須有真的聲音,才能同世界生活。”
關公就是真正的人!真正的神!真正的出類拔萃!真正的真善美!
我們每年數以千計的勞民傷財的影視劇作品被封殺,使我驚心!
我們以關公為題材的幾部電視劇的流產與夭折,使我痛心!
我們讀書市場諸多印刷精美粗制濫寫誤人子弟的書藉,使我傷心!
我們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發出的搶救民間文化的呼聲,使我動心!
我所寫的不一定是精品,但我是用做人的良心所寫!
警鐘長鳴,歷史不忘。
關公文化,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