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模式:“八步創評法”系統推進
在“星級文明戶”創評過程中,垣曲縣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任務導向和效果導向相統一,強化頂層設計,精心安排部署,系統壓茬推進,施行了“八步創評法”。
一是因地制宜“設星”。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先后召開各類座談會30余場,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基礎上,制訂出臺縣級層面的《實施方案》,研究提出了包括“守法誠信星”“孝老愛親星”“創業奮進星”“衛生健康星”“文明新風星”為主要內容的45項創評細則和評分標準,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創評機制體系。各鄉鎮在“星”的數量、內容、標準上不搞“一刀切”,充分尊重村民委員會和廣大群眾的意見,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確定,使該縣設定的目標與群眾意愿和需求相一致,形成了同向發力的良好開局。
二是豐富內涵“創星”。創評“星級文明戶”不能就創評抓創評,必須創新載體、豐富內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以活動促養成,以養成促創評。該縣把創評工作和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城鄉清潔、生態環保、掃黑除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景垣曲全域旅游、農村“四好”家庭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八大提檔升級工程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開展了普法宣傳教育、家庭美德傳承、全民創業創新、環境整治提升、農村移風易俗、文明志愿服務、傳統文化弘揚“七大主題”系列創星實踐活動,創新了活動載體、豐富了創建內涵,促進了事關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的各項工作開展。
三是建強陣地“育星”。緊緊抓住全市建設鄉村文化禮堂的機遇,加快完善文化服務設施,在全縣建成一批村史館、道德講堂、日間照料中心、農家書屋等活動場所,充分發揮這些平臺的凝聚人心、教育引導、贍養服務、學習提升、文化惠民、示范引領、新事新辦等“七大功能”,有力助推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
四是規范程序“評星”。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廣大群眾的主體作用、老黨員老干部和新鄉賢新農民的示范作用,通過逐戶評星、集體審星、審批定星、集中授星四大步驟,采取自評互評、道德評議、征求意見、張榜公示等多個環節評星定星,評選結果得到了群眾的肯定認可和社會的廣泛認同。
五是負面清單“否星”。在村一級評出“星級文明戶”之后,鄉鎮黨委政府組織民政、信訪、司法、派出所、信用社、綜治辦等單位共同會審,列出負面清單,對參與過非訪或集訪的,家庭成員出現違紀違法的、有“黃、賭、毒”現象的、有參與非法宗教的等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取消創評資格,直到改正為止。
六是三級激勵“獎星”。堅持精神激勵與物質獎勵并重,縣鄉村三級都出臺相應獎勵辦法,一方面“長面子”,在家門口懸掛“星級文明戶”牌匾,在村內善行義舉榜上公布星級名單,在縣內各類媒體宣揚典型事跡;另一方面“給里子”,各鄉鎮、村根據不同情況采取項目傾斜、產業扶持、實物嘉勉、積分嘉獎等多種途徑對“星級文明戶”進行獎勵。如,對“五星級文明標兵戶”實施的獎勵措施有:一次性獎勵文明銀行積分1000分;免交屆期內兩年電視閉路費;發放屆期內兩年運城旅游景點一卡通三張;屆期內兩年贈閱運城晚報一份;屆期內高中就讀子女兩年學費減半;免擔保、免抵押、低利率,以信用方式優先獲得縣河東村鎮銀行貸款10萬元等。這些實實在在的獎勵激發了群眾晉星創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是動態調整“管星”。“星級文明戶”創評是一項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事關長遠的基礎性工作。為杜絕創評“一陣風”,防止創評戶“鉆空子”,該縣建立健全了長效管理機制,為參評戶建立文明檔案和跟蹤管理臺賬,根據日常文明行為給予晉星或降星,規定原則上每半年動態調整一次,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既給文明戶上了一個“緊箍”,又讓創評戶有了一個“新奔頭”。
八是示范帶動“用星”。評星管星是過程,讓星級文明戶發揮作用才是目的。在具體實踐中,該縣教育引導“星級文明戶”履行“文明承諾”,廣泛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戰場,既充分發揮了星級文明戶的示范帶動輻射作用,也激勵了更多群眾自覺爭做文明有禮的新農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