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戰略,鑄造垣曲“鳳還巢”2.0版
沃達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航拍圖
皋落鄉嶺回村扶貧車間
返鄉創業大學生李明濤在壓整火龍果枝干
下亳村草編技術員尚亞麗向來客推介草編工藝品
浙美裝飾材料公司生產加工車間
垣曲縣在外創業務工人員關心關愛計劃(“鳳還巢”計劃)北京座談會
垣曲縣四大班子領導在廣東省佛山市與垣曲在外務工人員合影
在贛人士助力家鄉發展暨招商推介懇談會
惠民花苑小區扶貧車間
留守婦女和老人在編織車間務工創收
垣曲舜瞳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操作忙
關愛留守兒童 播撒愛心陽光
垣曲縣委、縣政府為太原市垣曲商會送牌匾
垣曲縣委書記楊彥康、縣長麻軍澤與“鳳還巢”返鄉創業人士王勇在浙美裝飾材料車間交談
垣曲籍在外優秀人士回鄉參觀縣城亳清河水利風景區
把“鳳還巢”計劃打造成一個平臺,強化黨建引領,綜合各個部門、各項職能,實施整體性、系統性的關心關愛;
把最優的環境、最優的服務當作落實“鳳還巢”計劃的核心,提供最有價值、最被需要的關心關愛;
把“四業”(創業、興業、就業、事業)作為抓手,通過“鳳還巢”計劃推動創業興業,保障就業,共創事業;
把引才、引智擺到與引資同樣重要的地位,為縣域未來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平臺、環境、“四業”、人才,在“鳳還巢”計劃新的發展階段,垣曲縣正通過上述四大戰略,進一步優化和提升,鍛造著屬于自己的“鳳還巢”2.0版本。
實施“平臺戰略”
讓關心關愛更系統更高效
今年3月,為推動“鳳還巢”計劃順利實施,促進勞動力充分就業,助力垣曲籍在外優秀人才及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加快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協調各部門資源做好服務,垣曲縣成立了“鳳還巢”垣曲總會。
總會下設5個部門,基本包括了所有在外務工人員服務和打造營商環境的相關部門。
信息部由垣曲縣委宣傳部牽頭,包括縣電視臺、縣新聞中心、縣工會等部門;
聯絡部由縣人社局牽頭,包含縣教科局、縣市場監管局、縣婦聯、團縣委、縣城市社區管理服務中心等部門;
招商部由縣招商局牽頭,包含縣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縣工信局等部門;
服務部由縣市場監管局牽頭,包含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民政局、縣司法局、縣農業農村局、縣稅務局、縣扶貧辦等部門;
金融部由縣金融服務中心牽頭,包含人民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河東村鎮銀行等。
同時,在條件成熟的省(市)還將成立垣曲縣“鳳還巢”分會,分會設在各地垣曲“鳳還巢”工作站或商會所在地,會長由各地臨時黨支部、服務站、互助會或商會負責人兼任。
垣曲縣人社局局長吉金良說:“根據要求,‘鳳還巢’總會要牽頭抓總,主動作為,各部及各分會在總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金融、信息、服務等部門積極發揮各自職能,減少協調溝通成本,勢必會提高關心關愛的整體質量。”
“鳳還巢”計劃的更新與升級,組織和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健全,形成了一個關心關愛的“大平臺”。在平臺的整體推動下,在外務工人員維權、保障、聯誼、交流等工作,即將外出人員的能力培訓、就業指導,留守兒童與老人的照顧,返鄉人員創業所需的資金、土地、政策等服務,都會獲得更高質量的供給和滿足。
垣曲“鳳還巢”廣州佛山服務站站長、佛山阿迪斯裝飾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康義感慨:“有了這么完善的組織,這么好的投資環境,如果有機會,我也會回來,到家鄉投資興業!”
據統計,截至目前,垣曲縣已先后在海南、太原、北京、石家莊、佛山、揭陽、鄭州等地建立13個在外黨支部和27個在外互助組織,為垣曲“鳳還巢”工作在全國各地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做了大量的工作。
比如,垣曲“鳳還巢”北京黨支部經常組織在京務工創業人員開展聯誼活動,傳達垣曲縣委、縣政府的政策和關懷,幫助在京務工人員,解決突發情況以及生活上的困難。垣曲“鳳還巢”北京黨支部自成立以來,幫助務工老鄉實現就業2852人次,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1265人次。
垣曲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馬海強說:“在實施‘鳳還巢’計劃中,我們以黨建引領務工人員,建立務工人員黨建聯絡員微信群,發揮各地黨支部的作用,促進家鄉與外地資源資金、思維理念、市場信息的互通共享。”
實施“環境戰略”
讓關心關愛更有價值和效益
從毛家灣村走出去的王勇,在外拼搏21年,分別在浙江和河南建有兩家膠輥生產企業。2018年,在“鳳還巢”計劃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特別是在縣委、縣政府領導的誠意感召下,他信心百倍返鄉創業,成立了山西浙美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從廠區籌建開始,‘鳳還巢’領導組就從縣工信局派出經驗豐富的文波同志,專門協助我辦理相關手續,凡是與縣里各部門打交道的事情,都是他來辦的,給我們幫大忙啦,最終實現了一期項目提前投產。”王勇說。
如今,這個占地55畝、年產300萬平方米PVC裝飾墻板的項目一期已經完工,項目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就業100余人,年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800萬元左右。
更重要的是,被這種優質的服務和營商環境所感動的王勇,主動做自己產業鏈上下游朋友的工作,將他們引到垣曲,形成了一個新的園區——垣曲縣裝飾材料產業園。
同樣,從深圳返鄉創業的新城鎮坡底人雷國偉,在英言鄉創辦LED項目的時候,也得到了不一般的關心關愛:生產車間、辦公用房免費使用,還獲得了300萬元扶貧資金以及無息貸款的支持。
雷國偉從部隊退伍后,和愛人一直在深圳打工,他從普通工人做起,歷經生產、銷售不同崗位,掌握了LED的生產技術和銷售渠道,并創辦了自己的工廠。2018年春節,雷國偉回家過年,在和朋友王強聊天中,他被家鄉對返鄉創業人員的“優厚待遇”深深吸引。4月份他毫不猶豫地帶著愛人一同回鄉創業,建成了華北最大的LED生產企業,每天可以生產15萬個LED燈。
進入車間,一角正堆放著數包準備發往土耳其的產品包,看著上面大大的“MADE IN CHINA”字樣,記者一陣恍惚。誰能想到,這些代表中國制造的出口產品,竟然是出自這個山區縣的普通村莊!
如今,這個被當地稱為“扶貧車間”的項目,吸引勞動力40余名,去年6月份投產,年產值已超過2000萬元。
2018年6月,垣曲縣打造了一個融孵化、培訓、就業、扶貧、發展為一體的扶貧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建設8個高標準的“扶貧車間”,入駐6家小微企業,員工達132名,其中34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政府、企業、貧困人口的三方共贏。
隨后,垣曲縣以“鳳還巢”扶貧創業就業(孵化)基地的扶貧車間為樣板,在全縣11個鄉鎮全力打造“扶貧車間進農村、農民就業不出村、脫貧致富在家中”的扶貧新模式,先后在英言、蒲掌、古城、王茅、華峰等鄉鎮建立21個“扶貧車間”,其中縣級扶貧車間兩個、村級扶貧車間19個,涉及項目21個,帶動近千人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
在建立“扶貧車間”的過程中,營造最優環境成為引資引企的重頭戲。垣曲縣針對創業方面審批難、用地難、融資難等難題,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簡化行政審批,工信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市場監管局等多個單位落實“一站式”辦結,打造“六最”營商環境,優先辦理“鳳還巢”項目落地事宜。二是多措并舉解決用地難,創建返鄉創業孵化中心,實現電商、物流、網絡設計、銷售等“拎包入住”。三是財政局每年列支100萬元“鳳還巢”計劃專項經費,工業園區針對返鄉就業人才發放安家補助及特殊津貼,縣工信局出臺通過多項補助、獎勵、資金扶持措施,推動技術改造升級、科技創新。同時壯大縣級融資擔保平臺實力,為“鳳還巢”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解決企業擔保難題。對小微企業、個體戶以及進行農產品生產、農副產品生產、農業水電改造和維護等領域的企業,稅務局出臺了多項減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政策,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發展。
“全方位落實在外人員關心關愛行動,多措并舉推動‘鳳還巢’計劃,讓在外務工創業人員時刻感受到家鄉的關懷,不斷激發他們關心舜鄉發展、返鄉創業就業、鞏固脫貧成效、帶動鄉村振興的激情活力。”垣曲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鵬說。
實施“四業戰略”
培訓、創業、就業互動互促
把“鳳還巢”計劃作為一個平臺去打造,垣曲縣的具體抓手就是“四業”:創業,興業,就業,事業。
“四業”是一個連續的產業鏈條,創業興業自然會提高就業,一個地區的產業興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自然就會發達。在很多在外人士回鄉創業興業的同時,也有不少本地人通過卓有成效的培訓,創業成功,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就業,還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甚至在一定區域還形成了優勢產業。
今年“五一”被垣曲縣委、縣政府表彰的“舜鄉勞模”李明明,就是其中的代表。
41歲的李明明,也曾為自己的前途迷茫過,好在不久他就找準了自己奮斗的方向——農業。
說到自己的改變,他稱最該感謝的就是各種培訓。他喜歡學習,所以縣里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委組織的專業培訓,商務局組織的電商培訓,他都積極參加。同時,他還經常赴隰縣、永濟、洪洞等地參觀學習。2014年,他在自家的責任田里栽種了半畝草莓進行試驗,當年就大獲成功,半畝地純收入達到了4萬元。
首戰大捷給了他投身農業的信心,他步子越來越大,如今,他的農業開發公司已經擁有了48個大棚,種植著草莓、葡萄、西瓜等水果,在春節前后草莓銷售的旺季,每天銷售額都在萬元以上。
“我這純粹是靠縣里的各種培訓才走上這條路的。”李明明感慨地說。
和李明明一起合伙創業的龔晶,也有同樣的感慨。
公司中,她主要分管銷售,地里每年所產出的所有農產品,都要通過她的手變現。所以,她的學習以電商、微商為主。從實際中來、再到實際中去的培訓和學習卓有成效,現在該公司每年生產的產品50%都是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特別是草莓,通過微信朋友圈銷售的比例占到90%。
在李明明與龔晶的帶動下,當地形成了新的西瓜和草莓產業,七八家村民跟著他們開始種植,效益也不錯。
李明明和龔晶只是垣曲“鳳還巢”培訓體系中受益的代表。該縣人社局連同農業農村局、工信局、林業局將在各鄉鎮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情況全面摸底的基礎上,根據用工主體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引導和組織各類型就業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訓、創業培訓,該縣充分發揮培訓增就業、就業促脫貧的積極作用。2018年舉辦了107期專業技能和創業培訓,累計培訓10379人,其中絕大多數都通過學習實現了就業或創業。
“在‘鳳還巢’計劃中,我們實施有效的人才引進和培訓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子商務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推進‘六三’戰略,建成生態美、百姓富、實力強的垣曲小康社會提供人才支撐。”垣曲縣縣長麻軍澤說。
實施“人才戰略”
優化環境推動人才逆向流動
7月3日,垣曲縣公開發布了《關于垣曲籍外地工作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在編在冊人員等回垣工作的公告》。
公告稱,為鼓勵和服務垣曲籍在外工作人員回垣工作,結合本地實際,對于垣曲籍在外工作的公務員、在編在冊的全額預算事業人員,以及垣曲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直系親屬非垣曲籍的上述兩類人員,經報名由組織審核后可回垣安排工作。
在各大城市實施人才大戰的背景下,垣曲縣的這份公告,不僅彰顯著其對人才的渴求,更顯示了其對未來發展的勢在必得。
作為革命老區和偏遠山區,垣曲是全市的人口小縣,改革開放以來大量人才精英外流,垣曲籍在外人才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24個省市,縣域內勞動力結構嚴重失調,制約了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垣曲希望通過各種方式破解這一“人才困境”——這也是“鳳還巢”計劃的一項工作內容。
為此,縣人社局進一步充實垣曲籍優秀人才庫,“縱向橫向”共同發展,即縱向——各鄉(鎮)通過統計當地在外優秀人才及創業成功人士信息,豐富垣曲籍人才庫;橫向——各在外組織通過聯絡定居在當地的垣曲籍老鄉,收集其子女信息,將垣曲籍人才庫向深處拓展,增加更多垣曲籍優秀人才,并強化信息共享,提供優化服務,讓他們能夠回鄉投資創業興業。
這種惜才、重才的氛圍,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垣曲籍人才反向流動,大學生李明濤就是其中一個。
新城鎮左家灣村的李明濤是個90后,2014年大學畢業之后,一直在省城太原工作。2017年10月,村里的老支書給李明濤打電話,希望他能夠回鄉創業,眼看著垣曲特別是其老家左家灣的發展越來越快,李明濤下定決心,于當年年底就回到了左家灣,從此踏上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采訪時,李明濤正在自己的火龍果大棚里忙碌,他說:“說實話,當時回來還沒考慮好做什么項目,只是覺得家鄉的發展態勢太好了,我這是人先回來,再去想該做啥項目。”
回來后,他跑了不少地方考察,最終選擇在垣曲試種火龍果。作為典型的南方水果,火龍果在北方鮮有種植成功的,于是,謹慎的他在大棚里試種了一半面積,栽下了1300苗,還分成了六七個品種,就是為了看哪一個適應性更好。記者在大棚里看到,細心的他在每朵火龍果花邊都寫著授粉日期,就連他那一輩子只和小麥玉米打交道的父母,也跟著他“洋氣”地開始照料南方水果。
年輕人身上特有的朝氣與創造性,在大棚里隨處可見——已被領養、插著姓名牌的西瓜,用火龍果葉子做成的盆景,還有李明濤嘴中不時說出的采摘農業、體驗農業的詞匯,都讓人體會到新農民、新農業的新希望。
“農村嘛,還是做農業最有前途。現在的政策是真的好,對我也是一個機會,而且各級領導都很支持,都在鼓勵我盡管放開膽子干,那話聽著都很提氣!”李明濤說。
栽好梧桐樹,何愁鳳不歸?
據了解,近兩年,垣曲縣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在外人員回鄉創業,其中還有一大部分充實到農村“兩委”,給古老的農村、農業輸入了新鮮血液。
山西璽潤建筑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亞斌,是遠近聞名的青年企業家。在2017年的“兩委”換屆選舉中,他回到家鄉長直鄉南洼村,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上任后,張亞斌第一件事就是解決缺水問題,在積極申報項目的同時,自己先拿出100萬元用于購置水泵、管道等,在短時間內解決缺水難題;帶動村民發展養殖業,引回投資300萬元、年出欄500頭的養豬場,增加村民年均收入1000元;帶領村民發展經濟,栽植核桃樹500畝、松樹林200畝;在農閑季節讓百余名村民到他的建筑公司打工,群眾稱他是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筑好“家鄉巢”,出臺優惠政策搭建創業興業平臺;筑好“在外巢”,強化配套服務使務工人員安心創業。“巢”已筑好,“鳳”已回歸,垣曲何愁產業不興旺、事業不發達?
“招才引智是發展之源。垣曲的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機遇和挑戰并存,困難和希望同在。要讓舜鄉這片熱土上的經濟建設‘熱’起來,必須加大開放力度,擴大對外推介,優化營商環境,不僅要吸引更多的外來企業家,更要讓在外的垣曲人回鄉創業。”垣曲縣委書記楊彥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