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二仙坡”模式引領果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陜州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現代果業發展。從今年5月開始,在全區推廣復制“二仙坡”模式,掀起了一場以轉變蘋果產業發展方式為主線的果業轉型升級熱潮。
復制“二仙坡”模式振興果業行動計劃,是以復制和推廣“二仙坡”先進管理模式和種植管理技術為核心內容,整合各方有利資源,實現對果農的精準化、零距離服務。
“我們村230余戶,八成有蘋果樹,以前沒有統一施肥、澆水和收購,產量不行,經濟效益差,收購難。”菜園鄉東寨村村委會主任趙小春說,自村民采用“二仙坡”模式管理果樹后,“產量上去了,質量好,效益也更好。往年一畝果園能產蘋果五六千斤,純利潤只有一兩千元,現在一畝最高能賣到兩萬元。”
在距離東寨村不遠處的上窯村,張愛層和寧桂峽正在路邊的倉庫內忙碌著,她們將果商收購來的蘋果進行分類套袋,然后集中裝箱。
“畝產過萬斤,不分大小年。”在推廣“二仙坡”生產模式時,將實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配送生產資料、統一組織果品銷售。“通過2至3年的實施,使蘋果畝產達到8000斤至1萬斤,每畝凈收入在1萬元以上。”“二仙坡”綠色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李明珠說。
“二仙坡”模式的推廣,將覆蓋陜州區100個蘋果主產村6000戶果農、3萬余畝果園,示范帶動全區25萬畝蘋果全面改善管理,提高產業整體水平,實現果業轉型升級,為陜州蘋果產業發展再上臺階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得利于“二仙坡”模式的推廣復制,不單單果農的蘋果產量上去了,連銷售渠道也更加方便,真正讓果農“坐在家里數錢”。
“定點收購,方便群眾。隨時摘、隨時賣。”西張村鎮復制“二仙坡”模式蘋果收購點的負責人盧安強說。
今年,“二仙坡”公司在陜州區選了100個村,合作發展了3萬畝標準化果樹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方式,由該公司統一技術指導、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樹形修剪,全面推行“二仙坡”模式,使陜州區果業發展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