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證企業突破4萬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大步邁向全社會全面采信
截至2024年5月30日,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獲證企業已達到40130家,初步具備全社會全面采信條件。
所謂兩化融合,指的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是我國首個覆蓋兩化融合全局、全要素、全過程的管理體系標準,以《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 要求》(GB/T23001)、《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 新型能力分級要求》(GB/T23006)等為依據,通過貫標引導企業建立一套全面系統的數字化轉型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確保數字化轉型過程持續受控并實現迭代優化。
2013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將“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建設和推廣行動”列為首要行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開始大范圍普及推廣和深入應用。
2020年9月,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為分級分類的升級版標準,將系統性、動態性、開放性等思路充分體現在管理過程和要求中,并根據企業的行業、能力、規模等細分類別,分級開展貫標服務,實現精準對接,助力企業提高數字時代核心競爭力。
截至目前,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工作已開展10個年頭。在全國工信系統、國資系統、標準主管部門等的共同指導和推動下,在助力企業轉型、產業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和成效:
在標準研制方面,堅持系統觀念,形成一套可實現技術和管理有機結合、可參照執行的數字化轉型方法體系。截至2024年5月,點亮智庫&中信聯圍繞水平評價、方法導入、能力建設等,立項發布《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 數字化轉型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全文 解讀)《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 新型能力分級要求》(全文)等12項國家標準,結合升級版貫標研制《數字化轉型 參考架構》(全文)《數字化轉型 新型能力體系建設指南》(全文)《數字化轉型 成熟度模型》(全文 解讀)等近10項數字化轉型標準,為企業提供體系化指導。
在應用方面,堅持價值導向,通過貫標助力企業提質增效穩增長,帶動行業數字化升級。全國貫標企業7萬多家,涉及工業、農業、服務業的100余個細分行業,獲證企業突破4萬家,實現不同行業、不同屬性、不同規模企業全覆蓋,行業龍頭企業數千家、專精特新企業數千家,中小企業總體占比超過60%。企業參照標準開展了超過10萬項數字化新型能力建設工程,帶動運營成本平均降低10.0%、經營利潤平均提高11.2%。在不同行業催生了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個性化定制等一批新模式新業態,推動了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增長動力出現轉折性變化。
在生態方面,堅持市場主導,完善線上線下一體服務生態,建立市場化采信機制,帶動我國數字化咨詢服務業培育壯大,初步形成自我循環、良性運轉的市場化機制。目前,貫標成果已在政策及資金支持、供應商遴選與評價、銷售授信、金融授信、招標采購、資質認證、企業改制上市等數十個領域得到采信,有效激發了企業貫標內生動力和社會認可度。市場化運行機制充分激發了各類服務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國已有2000余家機構、數以萬計的專業人員從事貫標咨詢,催生了百億元規模的數字化咨詢服務市場。
下一步,點亮智庫&中信聯作為全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工作總體公共服務機構,將聯合相關單位,繼續優化完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政產學研用金協同的市場化運行機制,打造良性發展生態,朝全社會全面采信的方向大步前進。
一是加大分級采信推進力度,充分發揮獲證企業超過40000家、優質企業基本都已貫標、從而初步具備全社會全面采信條件的這一重大優勢,結合升級版貫標全方位深入推進,推動將分級評定結果作為分級分類政策支持、產業鏈供應鏈準入、產業集群建設、供應商遴選、金融授信、招投標等領域重要依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十年 各地累計出臺支持政策近千項)
(* 更多政策采信、招投標采信等內容,請關注本公眾號每月發布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工作月報之“采信動態”)
二是推動多體系融合,發揮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是覆蓋企業全員、全過程、全要素的管理體系類標準這一獨特優勢,積極推動其與數字化轉型成熟度、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制造成熟度、DCMM等評估評價類貫標工作相結合,通過評估評價類貫標,發現問題,通過管理體系貫標,引導企業更深層次推進制度創新和機制變革,解決問題,給企業帶來更加深遠和持久的作用和影響。
三是強化數據輔助決策支持服務,基于平臺支持各級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央國企集團、金融機構、服務機構等推進單位,精準及時掌握企業貫標和數字化轉型動態、需求、成效等,為分類施策、精準服務提供有力抓手。
四是進一步推動國際化,基于升級版貫標實踐梳理凝練產業數字化轉型“中國方案”,以國際標準化為突破口,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為切入點,向全球輸出我國管理體系實踐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