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重點項目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渭南市聚焦追趕超越目標和“五新”戰略任務,緊扣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設主題,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以重點項目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前三季度,全市350個市級重點項目開工率已達98%,完成年度投資的85.2%,其中59個重點項目提前完成了年度投資計劃。
目前,在“批次推進、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下,渭南市重點項目建設呈現出發展動能新、產業轉型快、城鄉環境美三大特點。
10月29日至31日,記者全程跟蹤報道渭南市2018年度綜合觀摩會,在26個重點項目建設一線,親歷了渭南市積極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實現追趕超越的生動實踐。
激“活”一池春水
10月29日,在渭南市華州區,由廢棄老舊棉庫改造而成的少華山前205庫群文化創意產業園,吸引了參加觀摩會全體與會人員的眼球。
據介紹,這里原為國家棉花儲備庫。今年以來,華州區積極引進陜西華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并在這里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這個文化創意產業園通過文創設計,搭建出文耕藝讀般的慢生活空間,既盤活了存量資產,科學利用了老建筑的隱性旅游資源,又使華州皮影作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勢得以發揮,讓民間手工藝在現代文化創意中得以繼承和發展。
同樣吸引目光的,還有大荔秦悅新型裝配式建筑生產線項目。該項目從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打造出了西北領先、國內一流的智能化新型建材生產線,填補了大荔縣建材工業的空白。
此外,還有渭南高新區的3D打印、帝亞新能源乘用車項目,蒲城縣的OLED材料有機合成生產基地項目,渭南經開區的中國酵素城項目……
在渭南市,新興產業正通過新的創意、新的思路、新的模式不斷發展壯大。這些新興產業或盤活了原有沉睡資源,或刺激了同類項目競爭,或領跑科技前沿。新興產業之間相互彌補、相互促進,蓄力生長,成為渭南新的增長引擎,為秦東大地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開辟出新的天地。
“老樹”發“新枝”
為進一步去產能、保生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渭南市通過給優勢“老樹”企業嫁接“新枝”,在持續推進動能轉換和變革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腳步。
10月30日,在韓城市,龍鋼集團高爐煤氣發電項目負責人正向參加觀摩會的成員介紹變廢為寶、將富余煤氣轉化為電力的產業項目。據介紹,龍鋼集團利用高爐煉鐵、煉鋼所產生的富余煤氣和中溫中壓發電機組空出煤氣進行發電。該項目不僅解決了龍鋼集團富余煤氣大量放散的問題,保護了環境,還可推動裝備升級,增加經濟效益。項目建成后,一機組滿負荷運行年發電量可達6.69億千瓦時,年經濟效益約1.3億元。
在合陽縣,山陽煤礦與重慶市萬盛經開區達成煤炭產能置換協議,建設集約、安全、高效、綠色的生產線,預計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10億元;在潼關縣,中陜核鉬焙燒精礦項目進行鉬產品初、深加工,生產鉬鐵、鉬粉、鉬絲等;在富平縣,圣唐乳業全新智能化透明工廠已經實現了從鮮奶收購到出入庫等全自動化控制、檢測……
在渭南市,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的傳統工業,已經成為推動全市工業增長的中堅力量。
未來發展新方向
眼前綠竹成林,耳畔陣陣鳥語。10月31日,在臨渭區,參加觀摩會的成員行走在生態綠色的鄉間,穿梭在錯落有致的民巷里,進行了一場別有韻味的“郊游”。
渭南花卉苗木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項目,是臨渭區重點投資建設的一個集科普、游學、養生、購物、旅居生活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田園景區。據介紹,該項目規劃總面積3800畝,計劃采取“苗木花卉+旅游+康養”的發展模式,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景區。這個項目現已完成投資4.2億元,建成后將成為臨渭區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結合“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引領鄉村振興。在渭南市,這類建設項目被統稱為“美麗經濟”項目。
白水和園項目就是其中之一。據介紹,白水和園項目以傳承中國傳統“和”文化和“四圣”文化為主題,集觀光旅游、創意農業、科普教育、民俗風情、研學旅行、美食娛樂為一體。自今年5月1日試運營以來,這里已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00萬元,解決200余名當地群眾就業,其中62戶貧困戶戶均可實現分紅1000元。
進入新時代,“美麗經濟”正成為渭南市綠色未來、健康未來、美麗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