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縣:小丹參大收益
隨著一聲鑼響,比賽正式開始,一群貼著統一標識的選手一齊沖進丹參地里,前有大型機械開道,后有選手爭先恐后撿丹參。沒錯,你看到的正是澠池縣首屆“丹參采收節”上的比賽盛況。
11月27日,澠池縣首屆丹參采收節在張村鎮漏泉村成功舉辦,活動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藥材收購商、新聞媒體及周邊群眾近5000人觀看了丹參采收比賽。
澠池丹參皮色紅赤如丹,藥材質地堅密,皮厚木質芯細,纖維少。經國家權威檢測機構檢驗:丹參酮和丹酚酸B含量高于藥典標準數倍,重金屬和農殘均低于《中國藥典》和綠色行業標準,為優質丹參。
參加比賽的50名選手是當地的丹參種植能手,靠種植丹參脫貧致富。在規定的時間內,參賽選手所采收的丹參當場過秤后,以稱重量多少排名,對前20名進行獎勵。
“加油!加油!”現場拉拉隊不斷地為選手吶喊助威。只見選手們抓著筐子,或蹲、或站,雙手如飛,一株株丹參落入筐里,一時間你追我趕、巧手飛舞,歡聲笑語在田野里回蕩,大家在愉快的采收中充分感受了澠池丹參所帶來的成果與魅力。
人在田間游,丹參手中舞。這熱鬧的場面引來了不少攝影愛好者,紛紛用相機拍下了精彩的瞬間。“這種采收場面還是第一次見,采摘人就像一個個音符點綴在田間,組成了一幅優美的鄉村豐收畫卷。”一位攝影愛好者說。
經過激烈角逐,最終獲得比賽一等獎的是張村鎮漏泉村村民董云珍,她不但心靈手巧,而且還是丹參種植的一把好手。她告訴筆者,以前種植玉米和小麥,一年收入不到1萬元,去年11月種植了20多畝丹參,按照每畝5000元的收益,今年預計能收入10萬元左右。
“以前常為怎樣脫貧致富發愁,現在有了黨的好政策和扶貧干部的幫助,種植丹參不但讓我們脫了貧,還增加了經濟收入,日子越過越好。”難掩內心激動的丹參種植戶笑得合不攏嘴。
下一步,澠池縣將以“生產中國最好丹參,打造全國最大丹參商品基地”為目標,建設全國最大的丹參良種繁育基地和標準化丹參育苗基地,建成輻射河南、山西、陜西三省的丹參產品交易市場,建設丹參產品加工生產線,以廣宇制藥、天灃農業為龍頭,打造省級中藥材產業集群。推廣仿野生丹參種植和生態化種植模式,應用密植高效種植技術,使每畝種植效益突破1萬元,丹參種植規模超過10萬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