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活“一盤棋”
對于前不久住院的一段經歷,稷山縣蔡村鄉楊村的段永光老人記憶猶新。今年11月10日,他在稷峰鎮衛生院看病時,家人打算轉縣醫院,后在縣醫院幫扶團專家的指導下得到康復。出院時,段永光激動地說:“咱鄉里的醫院比縣醫院也不差!”
稷峰鎮衛生院現有醫技人員68人,過去由于人才體制障礙,縣里大夫下不來,省市專家請不起,醫技水平十分有限。縣鄉醫改工作啟動以來,該院被納入縣醫療集團,不僅縣級醫院專家經常坐診,而且借助縣級醫院上聯到省市專家團隊,醫療診治技術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
稷峰鎮衛生院發生的可喜變化,是稷山縣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稷山全面推進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整合縣域醫療衛生機構,組建緊密型醫療集團,完善醫保支付方式、醫療服務價格、全民健康教育等機制,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走出了一條稷山特色的“縣域醫療機構‘一家人’、健康管理‘一盤棋’、健康服務‘一路通’”的醫改之路。
對癥下藥,打通體制“藩籬”
“醫改的目的和初衷就是要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往簡單的改、往方便的改,使群眾少花錢看好病,切實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讓稷山百姓真正感受到醫改帶來的實惠。”在全縣醫療衛生機構改革會議上,縣委書記廉廣鋒的講話句句擲地有聲。
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以來,該縣緊緊圍繞省、市“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醫改要求,從頂層設計入手,黨政主要領導切實扛起主體責任,盡心當好“施工隊長”,縣委書記廉廣鋒親自安排部署,縣長吳宣牽頭掛帥,多次召開黨政會議專題研究;分管副縣長郝冰具體抓落實,帶隊到陽曲等地學習引進新經驗,確立了“醫療集團強管理、整合資源優服務、三醫聯動惠民生、提高待遇激活力”的改革總體思路,出臺了《稷山縣縣鄉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緊接著,稷山縣整合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院、疾控中心、精神病院、社區中心衛生院和11所鄉鎮衛生院等醫療機構,組建醫療集團,打破各醫療衛生機構獨立設置、各自為政的“藩籬”,并成立了醫療集團管理委員會,形成了辦醫主體明確、部門政策協同、決策科學高效的管理新機制。在推進信息化建設上,縣政府投資1000萬多元,用于打造醫療集團信息平臺,實現信息互通共享改革成果。在醫療集團管理運行上,實行管委會領導下的醫療集團院長負責制,組建完成了15個管理中心、5個業務中心,建立了權力清單;完成了衛計部門向醫療集團人財物管理權限的移交,實現了醫療集團對縣人民醫院和各鄉鎮衛生院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藥械“六統一”管理;制定了醫療集團章程,成立了醫療集團醫改辦,確立了醫改周會、月會制度,使醫療機構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和完善。
落實醫療集團經營自主權,是稷山縣醫改一體化改革最大的亮點。
“這次改革讓醫療集團有了更多經營自主權。”稷山縣衛計局局長張澤剛說,以前由于涉及編制、待遇等問題,每年招聘的高學歷高素質醫技人員十分有限,對醫院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現在政府把獨立法人、人事管理、機構設置、收入分配、運營管理等6項權力全部下放到醫療集團,集團可以運用自主招聘權招聘所需的人才。不久前,通過公開考試選拔,醫療集團成功招聘68名醫務人員補充到鄉鎮,過去引人難、留人難的“人才荒”局面正在逐步扭轉。
“把改革工作列入發展的‘第一方陣’,繼續在推動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上下功夫,大力推進人才強院、智慧醫療、提升服務三大工程,通過落實系列改革任務,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談起全縣醫改工作,稷山縣委副書記、縣長吳宣說。
深度融合,優質資源下沉
“今天鎮衛生院來了縣里的專家,我就是來讓縣醫院專家把脈確診的。如今鎮醫院治療水平提高了,服務態度越來越好了。”10月18日,正在鎮衛生院看病的翟莊鎮翟西村村民梁春英說。
醫療集團成立以來,縣醫院專家定期下鄉坐診、巡回醫療已經成為常態。這樣的便民措施,是稷山縣著力構建“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通過資源下沉為老百姓送去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為了促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變“病人跑”為“醫生和技術跑”,稷山縣實行“縣院幫鄉院、一科帶一院”,對鄉鎮衛生院的管理和業務進行全方位幫扶指導。該縣組建了專家巡診團和專家幫扶團,成立了由醫療集團班子成員包片的精準幫扶團隊,下沉到全縣11個鄉鎮衛生院(分院)坐診、查房,搞好“傳幫帶”。今年以來,共下派專家和業務骨干80余人次,舉辦各類學術培訓和業務培訓20余期,接受業務培訓近200人次,臨床指導20多次。同時,按照“兩個允許”要求,制訂《稷山縣醫療集團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為醫務人員下沉到基層服務提供了制度保障,讓醫護人員勞有所獲、勞有所得,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工作當中。
提升服務 全民共享健康
今年3月26日,太陽鄉白家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白國浩因病進縣醫院治療。17天后,白國浩康復出院。正當他為住院費發愁時,醫院開具的結算單讓白國浩一家喜出望外。結算清單顯示:住院總費用13260.29元,其中醫療報銷12905.47,自付354.82元。和白國浩一樣,稷山縣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享受到了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帶來的實惠。
為了實現改革成效最大化,建立“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疑難危重再轉診”的就醫格局,稷山縣以“強縣、鄉活、村穩”為目標,堅持在“三醫聯動”上發力,把過去分離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有機融合,給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真正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采取“基層檢查+醫院論斷”服務模式,在基層設立專家工作室和專家門診,把醫療專家送到群眾家門口。醫療集團實行臨床檢查和醫學影像一單通,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結算實行一站式服務,群眾看病就醫更便捷、更省錢、更舒心。
——與大醫院建立密切協作關系,外聘北京協和醫院、山西省人民醫院、山西大醫院、運城市中心醫院等15家大醫院的27名專家授課、坐診,通過合作與協作,使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行分級診療,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截至目前,全縣已簽約的轄區居民有287592人,簽約率為80%;重點人群簽約人數10187人,簽約率為92.3%。
——開展健康扶貧“雙簽約”服務,組建187個“雙簽約”服務團隊,深入全縣7個鄉鎮200個村莊,為3975名貧困群眾開展家庭醫生“雙簽約”服務。到10月底,各級醫療機構救治大病貧困群眾454人次,提供慢病簽約服務2305人次;開展“進萬家、送服務、保健康”活動,受益群眾達1500余戶4200余人次。
據介紹,今年以來,稷山縣基層診療量較改革前提升12.61%,縣域內就診率達90.48%,醫保平均補償比上升10.41%,初步形成了患者滿意醫護服務、職工滿意工作環境、政府滿意醫改成效的生動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