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推進環境精細化管理的路上
“要認識到,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戰略轉型期;要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部門的主要職責是監管而不是‘包打天下’;要認識到,全省發展與保護的矛盾要比全國其他任何省份要突出。”8月3日,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結束后的第三天,在省生態環境廳全廳干部大會上,廳長董一兵的一番話語,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而在此之前,董一兵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強調山西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直面嚴峻現實,始終不回避、不遮丑,飽含著他對山西生態環境強烈的歷史責任和深沉的使命擔當。
11月16日一大早,董一兵已經在太原市晉源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走進晉祠鎮南大寺村一戶村民家里,實地查看“煤改氣”之后的效果。
南大寺村共有311戶村民,2017年“煤改氣”安裝表數244戶,安裝壁掛爐237戶,水系統對接234戶,除個別戶由于不具備用氣條件未使用外,其余已全部投入運行,今年又新增了10戶。
在村民家里,董一兵一邊詢問用氣情況,一邊對記者說:“燒一噸散煤排放的污染物相當于15噸發電廠用煤的排放量。一到冬天,城市上空灰蒙蒙的,對人民群眾的生活影響非常大,這一大污染源必須要解決,而且要解決好,煤改氣就是我們的手段之一。”說話間,他還專門試了一下屋里暖氣片的溫度,仔細詢問了村民用氣花費等。
從村里出來,董一兵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不久前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指出問題的清水河黑臭水體整治工程現場。董一兵說,太原市把整治黑臭水體與八河治理相結合,水環境整體大為改觀。今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了清水河中間一段存在的問題,太原市把蒙山河以下徹底接入晉陽污水廠,目前該工程正在實施中。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于我省推進環境綜合治理、解決環保難點難題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必須用好這一利器,強化督政作用,將“管生產、管發展、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真正落實到位。特別是對督察組指出的問題,我們都虛心接受,照單全收,認真整改。
一上午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除了解“煤改氣”情況,調研清水河黑臭水體整治進展,他還要到太原市環境綜合管理平臺了解精準治污情況,去太鋼察看焦爐煙氣脫硫脫硝的完成情況。
一路上,董一兵多次說起:“現在的生態環保工作跟過去大不一樣了,對環境治理的要求越來越精細、越來越精準,特別是在治污問題上,不應一罰了之,而是要具體研究污染背后的原因,精準施策才能精準治污。”他舉例說,我省多次邀請專家專門針對秋冬季大氣污染成因進行分析,發現造成二氧化硫指標高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工業排放,二是散煤燃燒。針對工業排放,我們制定了嚴格標準并監督其認真執行;為了治理散煤污染,我省近年來大力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和集中供熱等清潔取暖工程,淘汰燃煤小鍋爐,這些都是有針對性地精準施策。
說話間,董一兵到了太原市環境監控中心,一面巨大的監控屏幕上,數據在跳動,畫面在變換,實時顯示了太原市全部重點企業的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據介紹,這一監管平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對各類生態環境問題的全過程監控和各類污染物的精細化管理。董一兵不時詢問:這個平臺目前在全國來說是最先進的嗎?除了監控還有哪些功能?當得到肯定的回答時,他很欣慰。他說,這個平臺可以說真正實現了精準執法,這就是環境治理精細化的體現。
時至中午12時40分,董一兵察看完了太鋼焦爐煙氣脫硫脫硝完成情況后,完成了上午的工作,可以喘口氣了。他在單位食堂匆忙吃了口飯,又忙著研究下午要參加會議的文件去了。
采訪中,談到新時代環保人的責任,他感觸深刻:“現在老百姓對呼吸的空氣、喝的水非常在意,環境質量稍微改善一下,老百姓就覺得不錯,我們因此收獲了一些贊揚聲。今年以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率先推進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以省‘兩辦’名義印發大氣和水兩個量化問責辦法,污染治理的舉措更精細、更精準,環境質量改善的幅度是明顯的,特別是冬天的優良天數多了。但山西在全國范圍內的整體排名還不容樂觀,我們感覺就是寢食難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環保人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只有轉變職能,履行好監測、監察和執法的主責,轉變作風,鍛造生態環保鐵軍,更精準地開展工作,采取督政、問責、曝光等更有效的措施,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徹底改善環境質量,才能對得起黨的重托、百姓的信任和肩上的擔當。”
當董一兵邁出單位的門時,夜幕已經降臨,工作的忙碌讓他忘記了下班的時間。他習慣性地拿起一個厚厚的裝滿文件的袋子,并告訴記者,這是回家還要繼續做的工作——需要處理的文件、當日報刊和各種學習資料,每天如此。
“能吃苦、有辦法、見效果,這是他對我們全廳干部的要求,更是他身體力行的真實寫照。”省生態環境廳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到生態環境廳1年間,進企業、搞調研,看現場、促進展,早出晚歸,披星戴月,董一兵的腳步不曾停下,山西生態環境精細化治理也正在大步邁進的路上。
|